【必备】说课稿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一、教材分析
《植物趣谈》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中的第14课。这篇课文是对本册所学电脑知识的一个综合复习、运用过程。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Windows操作系统已经比较熟悉;第二单元的键盘练习,为学生正确流利打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第三单元的字、词、句的练习以及13课海报的设计,对于中文打字,简单的排版和编辑,学生正处于一个兴趣增高的过程。对他们来说,自己的想法能够以图文的方式呈现在眼前,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所以,第十四课《植物趣谈》既是学生兴趣的继续培养,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及创新。
教材给我们创设了“植物趣谈”的情境,从猪笼草这一学生感到有趣的植物入手,分成两块。一是上网浏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为我所用;二是将所选取的内容进行简单的编辑,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介绍。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学会从网上有选择地获取文字资料并加以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的情操。
重 点:获取网上有价值的文字资料。
难 点:网上信息资料的选取、编辑。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最近有一个烦恼,随着天气变热,苍蝇、蚊子越来越多了,这些讨厌的东西太可恶了,你们知道他们的危害吗?(生:吸血、传播病菌……)这么可恶的东西我们应该怎么来消除他们呢?(蚊帐、蚊香、杀虫剂……)这些办法也都是我们平常采用的,可是,其中一些方法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对环境造成污染,我们来评一评最环保的办法。(学生评价)老师也知道一种环保的灭蝇方法,想知道吗?(出示猪笼草图片,简单介绍)老师还知道一些有趣的植物,如:含羞草、绿毛龟身上的藻类植物等等。(出示视频)这么多有趣的植物,你们猜,老师是怎么认识的?
(二)展示猪笼草的资料
1、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操作进入网站,查看猪笼草。(点击进入网站——点击植物--点击趣味植物――点击猪笼草)
2、学生尝试进入网站查找自己感兴趣的植物。
(提醒学生注意网址输入的正确性;喜欢哪种植物就用鼠标单击那里)
(三)为我所用
这么多有趣的植物,真是太有意思了!你愿意给它们写个介绍,让大家都来认识吗?那么,我们该怎么从网上“拿”下我们感兴趣的内容呢?
1、选定文字(教师边讲解边操作)
先指向选定内容的开始处,然后拖动鼠标到结尾处,颜色突出的部分就是选定的区域。
2、复制
在选定区域单击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
3、粘贴(教师边讲解边操作)
打开写字板,单击粘贴按钮;写字板空白处单击右键,快捷菜单中选择粘贴。
(四) 修改文章
怎么样才能使我们选取的内容成为吸引读者的文章呢?看看谁的点子最棒!
1、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修改办法进行编辑演示。(标题、字体、开头……)
2、 进行补充:
a、 这些知识是别人的,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注明出处。
b、 写上自己的班级、姓名
3、 保存
(五) 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 总结
1、 学生说说都认识了什么有趣的植物?
2、 怎么认识的?通过什么办法让网上的知识为我所用呢?
3、 环保教育:地球上有很多很多有趣的植物、动物,可是由于人类的一些破坏活动,环境的恶化,这些有趣的生物越来越少。看着这个变化,你心疼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四、设计意图
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我始终围绕3个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充分利用教材中给我们创设的情境,同时对他进行补充和扩展,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吸引力。从而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变教师的单纯的说教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欲,使学生乐在其中,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同时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另外,在整堂课中始终贯彻环保思想。从开始的导入,到最后的总结,学生的环保意识必会得到加强。
说课稿 篇2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了解概括介绍和通过一件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写法。掌握侣、予、滞、躬、锚、赋等6个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边听边记.能完整的复述故事。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主人公的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课文刻画的是送牛奶的好爷爷,要求学生感受好爷爷的奉献精神。那么文章是怎样刻画“好爷爷”这一人物形象?课文是通过概括介绍和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的,因此,学习这一写法应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本文是侧听写训练课文,知识教学应落实在能力训练上,因此学会边听边记,抓住要点和主要词语复述故事是教学的难点。
三 教学手段:讨论式。
四、教学时间:共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通过一件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写法、感受主人公的奉献精神。
2.初步学会边听边记,抓住要点和主要词语复述故事。
3.掌握侣、予、滞、躬、锚、赋等六个字。
(二)教学过程
1.认识生字词、
伴侣( ) 抛锚( ) 无偿( )躬( )
赋( )予 苍穹( ) 翘( )首
熹( 微 由衷( ) 携( )带 凝滞( )
伴侣:同在一起生活、工作或旅行的人。
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凝滞:(液体)停止流动。
躬身:弯下身子。
抛锚:汽车等中途发生故障而停止行驶。
2.听一遍录音、理清课文结构。说说送牛奶的好爷爷是怎样的一个人?课文记叙了他什么事迹?作者对们怎样评价的?
(1)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7节 )写退休老教授自愿无偿开车送牛奶。
第二部分(8 -13节)写人们终于在雪野里找到被暴风雪夺去生命的好爷爷。
第三部分(14—15节)补叙老人的身世,赞颂老人精神永存。
(2)送牛奶的好爷爷原是退休的大学教授,有着很不平常的过去,他本来完全有理由安度晚年,却自愿无偿开车送牛奶是一个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奉献精神的人。 ……此处隐藏7349个字……的主体意识,教师仅起到点播启发的作用。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并用类似“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什么?”等语言,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在学生运用自己发现的特点去记忆口诀时,就不会在感到枯燥疲惫,而会主动积极的去记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分层练习,在玩中学
一年级的学生只有在新异的生动的刺激下,才能一起他们的注意。而且长时间的集中学习会让他们感到疲劳,这时,可将设计的练习容于游戏
中。让学生在玩中学。这样,既让学生放松,又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里的练习主要分针对性练习、基本练习及拓宽性综合练习三类。既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又适应了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一目了然,能反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本课主要体现学生得出6的
乘法口诀的过程。设计如下:
6的乘法口诀
一个66*1=6一六得六
2个6相加6*2=12二六十二
3个6相加6*3=18三六十八
4个6相加6*4=24四六二十四
5个6相加6*5=30五六三十
6个6相加6*6=36六六三十六
说课稿 篇8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水》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篇精讲课文,该单元以" 人与自然 "为主题展开。课文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给我们以深刻启迪。笔调清新,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小时候因缺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下雨天,孩子们用雨水洗澡,炎热的夏天则盼望水窖被打开的瞬间,细腻刻画了四兄弟尽情享受母亲一勺清凉之水的舒服与痛快,字里行间透出了作者对水的渴望,对水的珍爱,对母亲如水一样亲情之爱的美好回忆,真情演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文章中急切的盼水之情,浓浓的母亲之爱值得反复涵咏。
2、教学目标
①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 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激发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③ 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快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精读课文自然段,知道课文围绕"缺水"写了哪几个场景并通过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体验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与乐。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生动描述的方法和全文所采用的"反衬"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法
1、采用"读-赏-联-议-悟"的教学组织方式。 读------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这是一节课最基础的部分,让学生通过带着问题读课文,筛选有关信息,抓住"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文眼。赏------- 本文词汇丰富,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及时积累,总结,以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在如何品析重点语段方面,我指导学生去捕捉句中的重点词,抓住句中的数量词和孩子一系列高兴的动作来体会水的珍贵。联、议 ------ 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阅读过的相关材料,想想西南地区的旱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拓展教学空间和教学内容。想象文中描写的场景感受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到。悟------最后由学生总结自己的感悟与心得,积累阅读方法,丰富自身情感。
2、多媒体运用:展示干旱地区的图片,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提供帮助。教学互动流程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愿望,引导学生在互动、合作的学习中互相启发,并获得新的感受。并力求做到读、写、说的结合。
三、说学法
1、以学生的自主感悟为主,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文中人们对水的珍惜和渴求。
2、 以学生的朗读感悟为主,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课堂中学生可采用各种形式的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读……同时注意读的层次性,如对"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朗读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整体把握脉络(2-3分钟) 出示一组表现西部地区缺水状况的图片和反映缺水之苦的当地民谣,让学生说说感受。 ()这篇文章主要想告诉大家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出示句子:"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作者主要是从哪两个方面去表现的?(板书:缺水之苦有水之乐)
2、精讲部分(25-30分钟)
A.了解缺水之苦,体悟水的珍贵
(1)十里挑水 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记得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水,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是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
(2)风干晒干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2 到第5 小节,看看哪些语句最能让我们感受到缺水的痛苦?
出示: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四兄弟此时是什么样的呢?) "风干"应该比"晒干"更难熬!能读出这种"将要被风干"的痛苦吗?
小结:通过具体的语句,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的确是一个缺水的地方,缺水的生活苦不堪言。当地村民盼水、哭水、梦水,向五湖四海呼唤水。所以—— 引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B.品味得水之乐,倍感水的珍贵
(1)学习"下雨天"的相关内容
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2)学习"一勺水"的相关内容
①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②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3、课堂小结,反衬水的珍贵(5分钟)
作者出生在缺水的地区,本应写缺水的苦涩和艰辛,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的笔墨写有水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呢?(这种写法就叫反衬)
在这样鲜明的反衬中,让我们更加强烈的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赏析王维的《鹿柴》,看看这首诗是如何运用反衬手法写出空山深林的寂静和幽暗的。
4、作业:
1 、设计两条节约用水的宣传语。
2 、关于水,作家有太多复杂的情感,苦、乐交织,构成了童年生活的底色。学了课文,你肯定对"水"又有了新的认识,请选取一个方面写一篇简短的小文章。
我说课的课题是《水》,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学习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