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称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称说课稿1各位专家、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美版第八册第二课《巧用对称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 说教材:
(一)说教学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巧用对称形》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即尝试从形状与用选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甩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巧用对称形》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具有对称性,也为学生认识对称图形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材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有关对称形、借助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对称形,以及对称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对称美。对四年级学生而言,虽然用剪刀剪出对称图案并不难,但是要把这种技巧服务于生活就需要更高的美术修养。
(二)说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课程评价的主要依据。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学大纲》对本领域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要求,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立了以下三点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什么是对称形,知道对称形剪纸的折法。
2、能力目标:会剪对称形,会运用对称形装饰生活中的物品。
3、情感目标: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唤起并激发学生对民族剪纸艺术的热爱,提高动手能力。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我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就应该服务于生活,由于学生可能对如何设计美观的对称花纹需要一定的指导。因此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掌握对称形的特点,并能用所学对称知识服务于生活,美化生活。
难点:如何巧妙地运用对称形,使其有美感。
二、说教法运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采用了激励—探究—实践—评价的教学方法。根据本课学生的接受能力,我运用现场示范及多媒体演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了解理解程度。这样多法并用,既培养了他们分析理解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三、说学法指导
新课标要求: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本课运用大量实物图片、教具,在课堂中创设情境,穿插学生都熟悉的生活中的对称形图片,增加直观性,启发创造思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四、说学习流程:
本课教学由课前激励、欣赏感受、探究领会、实践创作、展示评价、拓展思维六个环节组成。
(一)课前激励
教师出示各种自制对称性红双喜字。其目的是通过教师祝福的传递,交流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欣赏感受
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欣赏精美的对称形图片,带领学生走进对称的世界,感受生活中对称的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称图形的例子,教师鼓励有创意的回答。本环节教师充分利用课件资料,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教师板书课题)
(三)探究领会
1、情境创设,归纳对称形定义
(1)通过猜图游戏,找出对称图形的另外一半,组成整个图形。
(2)观察平面图形,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总结对称图形的定义。
(其目的是以美的作品感染学生,初步感受对称形的美,利用作品创设情境。)
2、自主探究,发现对称形的制作方法。
本环节教师分发实物剪纸图片,学生分小组探究,找出对称形的制作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探究发现对称形剪纸的制作方法。)
(教师板书:折叠、画线、剪裁)
3、仿例制作“蝴蝶”剪纸。
本环节鼓励学生按照折、画、剪方法,仿例制作蝴蝶剪纸,体会对称折和连续对称折。(其目的是通过学生试剪,对上一个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延伸,体验剪纸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板书:对称折、连续对称折)
4、质疑再探,尝试其他折法。
团花,团团相聚,花团锦簇,处处体现对称之美。
本环节教师演示各种团花折法,学生试折。团花之美还在于信手而来的的惊喜,教师鼓励学生在几番折叠的纸上随意剪裁,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团花试剪。
(其目的是让学生体验不同类型的对称形剪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板书:三角折、四角折、五角折、六角折)
(四)实践创作
看看不如剪剪,动口不如动手。
本环节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并对学生进行安全和卫生教育。让学生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自由创作,同时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创作及时发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回顾对称形制作的方法,体验创作的乐趣。)
(五)展示评价
剪一剪千娇百媚,赏一赏万种风情
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展示作品,让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共同提高。鼓励学生已童趣的语言向他人展示并描述自己的作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发言,找出不足,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随时赞赏其富有个性的表达和创作,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六)拓展思维
剪纸是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明珠。教师通过展示剪纸艺术的其他用途,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唤起学生对民族剪纸艺术的热爱,并发动学生将其继承和发扬。呼应本课情感目标。
五、说板书设计:
第二课 巧用对称形
对称折;
1、折叠 连续对称折;
2、画线 三角折、四角折、五角折、六角折
3、剪裁
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又体现本课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对本课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巧用对称形》一课的整体构思,恳请各位专家指正。谢谢!
对称说课稿2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轴对称》。下面我从教材的内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的实施、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 ……此处隐藏27579个字……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画面的引入,渗透爱国教育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什么是对称。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未能很好的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景,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议一议,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画一画,拼一拼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对称的特征。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第一个环节:设景激趣,导放新课
我先播放一段录像,在播放录像的过程中我打算边解说:同学们我们的祖国真伟大,是第三个将人类带上太空的国家。真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接着用课件演示将神舟六号宇宙飞船、汽车和飞机展示出来,(点击出现线条)让学生观察这三幅图的左边与右边,形状大小怎样。通过观察估计学生能够发现图形的左边与右边形状大小一样。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对称(板书),通过播放录像,设置情景,自然的导入新课,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达到课使趣生的效果。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认识对称。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改革的理念。了解对称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层次:剪一剪,说一说,折一折,变一变。在每个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来发现对称的特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一开始我神秘的说:同学们,老师剪了一个对称图形,你们猜猜看是什么呢?边说边出示对折的图形(拿出大蝴蝶),当学生猜出是蝴蝶时,我将它打开并贴在黑板上(板书)。并告诉学生老师还将他制作成小书签要送给大家。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而是将小书签作为后面认识对称轴的学具。
(①点出剪一剪)接着让他们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怎样剪才是一个对称图形,再让他们合作尝试剪出对称图形,我先让学生交流的目的是让他们感受到别人的思维方法和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在相互争论、补充、交流中找到恰当的方法。
(②点出说一说)学生们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当发现学生懂得先对折再剪时我请他把剪好的图形进行展示(拿出对称图群),并说一说是怎样剪的。如果学生能够说出我先对折再剪就是一个对称图形时,我将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对其进行表扬,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
(③点出折一折)接着我再引导学生把剪好的图形再对折一下看看,发现了什么(再次手拿一个),估计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都能够发现对折后图形两边叠在一起大小和形状一样,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归纳出对称的概念并进行板书(板书:对折——完全重合——)。对折后图形两边叠在一起,图形大小一样,我们说他们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④点出辩一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已经知道什么是对称的。我再利用课件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来辨别哪些图形对称的,安排的顺序是形象的生活图案到抽象的图形。(点击返回)
2、认识对称轴
现代课程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被动的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在这环节中我结合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特征,选择贴近生活中的蝴蝶做成小书签,作为认识对称轴的学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的乐此不疲。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在教学对称轴之前我现对刚才表现出来的积极性给(JI)予肯定,并奖励每一个人一个蝴蝶小书签(手拿),问他们它是不是对称图形?你怎么知道的?估计学生会回答通过对折出来的,接着请全班同学把图形进行对折来验证。再让学生把它打开,发现中间有什么、估计学生通过观察能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我会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赞许,并告诉学生中间这条折痕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板书:折痕:对称轴)。接着我示范画对称轴。引导学生在小书签上画出它们对称轴,在小组内互相评一评谁画的准确,并相互纠正错误。(返回)
第三个环节:看书质疑,解答疑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提出来的每一个问题,由此来了解学生在认知中的疑点,及时给予解答,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中消化理解教学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四个环节: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力求体现知识的纵横联系,做到形式新颖、层次分明。我设计以下几组练习题,请看:第一道题是课本第68页的做一做,这一道题是先让学生判断出哪些图形是对称的,然后画出他们的对称轴。第二题是课本第70页的第二题,通过折一折找出一条到多条对称轴,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再利用课件进行演示。第三题是课本第70页的第3题(展示书),这一道题稍微有一些难度.是要求学生根据对称的特征画出图形的另一半。4是游戏找朋友:我将教材中的脸谱应用到游戏中,制作成几对图案颜色不同的脸谱并分成两半发给学生,通过游戏来找到对称的脸谱。(贴脸谱)。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对称的知识。
再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出生活中所见到的对称的现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后是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请大家一起来欣赏。(播放课件)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对称的美,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第五个环节:全课小结,交流评价
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因此我设计了一张评价表《课堂闪亮星》。这张评价表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最后再数一数自己得了几颗星星,这张评价表既是对学生对本节课所掌握知识进行了解,又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价。
(手指)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文档为doc格式